唭哩岸打石文化展示牆
地址: 臺北市北投區東華街二段
電話: (02)2720-8889#3649
開放時間: 24H開放
文化點故事
18世紀中期開墾者的住家和水圳護坡,以及清代臺北城建城時的城牆,乃至日治時期推動「現代化」時的指標性建築如臺北帝國大學(今日臺灣大學)校門和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(今臺大醫院)圍牆,和20世紀中期大量煉鋼和燒製玻璃、陶瓷時所用的爐材,都使用了在唭哩岸本地打石加工、耐火的唭哩岸石。
唭哩岸,是凱達格蘭族語「KI-IRIGAN」的音譯,意指海灣之意。就地形上來說,屬於淡水河彎曲的突出地帶,曾經沉於海裡隨著造山運動而浮出海面,河岸邊多是礦物堆積或浮游生物寄生而成的芥黃、珊瑚紅、鼠灰、茶色唭哩岸石。
18世紀中期,謝姓家族來此就地取材蓋了房舍,形成了半農半打石的聚落。一直到1970年代禁採,才讓打石產業日漸沒落。2019年,隨著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啟動,石牌軟橋與洲美曾經的打石聚落夷為平地。眼見打石產業日漸消失,2015年「東華聚落」的唭哩岸石建築面臨拆除的命運,唭哩岸文化工作室與唭投郎團隊即已投入打石文化的記錄,並搶救可利用的唭哩岸石,爭取石材在地保存;同步也成立了「唭哩岸石銀行」建立永續的石循環。
位在捷運唭哩岸站旁的「唭哩岸打石文化展示牆」不僅展示保存的石牆,更呈現打石產業的過往與工具,藉此能更深入認識並試著找尋何處還有唭哩岸石建築的蹤跡。
順遊景點
軍艦岩親山步道、法鼓山_農禪寺、鳳甲美術館
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