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寶藏巖歷史大斷面

寶藏巖歷史大斷面
寶藏巖歷史大斷面
地址: 臺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230巷(鄰近新店溪堤防旁)
電話: 
開放時間: 24H開放
寶藏巖歷史大斷面 圖片 - 1
寶藏巖歷史大斷面 圖片 - 2
寶藏巖歷史大斷面 圖片 - 3

文化點故事
若從捷運公館站1號出口後,穿越水源市場、公館商圈,不一會兒的功夫就能夠到汀州路三段230巷口入口,從這裡進入彷彿將開啟一趟探險。

走進巷內首先看到右手邊的公館停車場與停車場後的大片綠蔭,以及往下走的福和橋下腹地(綜合球場與永福公園)一帶,在1950年因鄰近自來水源地、總統府,短暫成為「臺灣北部防守區司令部」的駐地,甚至眼前的球場曾經是總統府憲兵的訓練營區。隨著1994年營房逐步拆除,寶藏巖入口的營房則是這樣軍事記憶中所留存的少數痕跡。

但在走進寶藏巖聚落之前,建議先到永福公園的大草皮上,在這裡能夠看到整個依山而建的聚落。山,是公館的小觀音山,在康熙年間隨著泉州移民來到公館開墾,主祀觀音佛祖的觀音寺背山建寺,小觀音山因此得名。寶藏巖觀音寺也成為公館一帶聚落的信仰中心,雖然經歷清代、日治到戰後多次改建,但仍有部分石雕、木雕與石碑保持著清代以來的古色,尤其是講述建寺過程的「觀音亭碑」更是清代1798年(嘉慶3年)所立。

1950年代以來,隨著大量軍眷、官員隨著國民政府來到臺灣,在經濟環境嚴峻的年代裡,居民們運用在地素材自力造屋,包含著部分軍方的單身宿舍、官舍等,逐步建立起能夠安身立命的居所,形成寶藏巖聚落。

到了1980年代,隨著寶藏巖聚落被納入防汛與親水的都市計畫公園內,這些戰後居民的自力造屋備受威脅。1990年代在居民與社會各界的爭取下,總算於2004年通過認定為歷史建築,也逐步開放藝術家進駐的藝術活化,形成了如今「藝居共生」式的「寶藏巖國際藝術村」樣態。

走進寶藏巖聚落,就宛若是這趟探險的重頭戲,一個轉角便可以看到獨具特色的老屋新生命,那是各種設計巧思融入其中所完成的。邀請你一同來到寶藏巖探險,走入過去,也走進未來。

順遊景點
蟾蜍山煥民新村、嘉禾新村、紀州庵文學森林、臺大公館商圈、水源市場

地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