眷顧士林的大家長-潘永清
位於芝山岩惠濟宮的文昌祠同樣是由潘永清所建,奉祀文昌帝君,帶起當地文風。如今此地常有民眾踏青,除了有200階步道鍛鍊心肺,許多百年老樹築成悠然綠意,吸引昆蟲鳥類棲息。若是選古道那一側上山,則可見一座厚實的石墩城牆。由於清治時期漳泉械鬥頻繁,漳州人選擇此地作為緊急避難所,藉由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,以堡壘之姿守護宗廟惠濟宮,械鬥伴隨層出不窮的傷亡與憂慮,潘永清因著對和平的希冀,留下「洞天福地」四個大字。
咸豐九年(1859)泉州人攻進芝蘭街(神農宮一帶,又稱舊街),大肆燒掠,整個街區連同天后宮都被焚毀。在安全、通商等各種考量下,潘永清決定遷至今址重建,又稱新街。首先由地主獻地重建天后宮,也就是如今的「慈諴宮」。具備設計建造背景的潘永清,為使整個街市方正平均,他以慈諴宮為中心,規劃廟前廣場為農漁交易場所;再訂定路線、水溝、劃定店鋪,設置方正的大南街、大西街、大北街、大東街。唯恐再有械鬥衝突,各個交接處都設有隘門,如今在小北街22巷巷口還可看到部分遺跡。這樣細膩周全,兼顧經商交易與地方信仰的「都市規劃」,獲得在地多位仕紳贊同,紛紛慷慨解囊,捐地支持新街重建。
後來這四條主要街道在近代也都形成特色產業,衍伸出「東路採藥去、南路拜媽祖、西路裁西服、北路磨名刀」的順口溜,熱鬧又繁華,下次來訪時不妨留意各個時代所種下的痕跡。